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9篇
  27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陕北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的侧柏、油松和落叶松等针叶纯林,在前期关于土壤极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与7种不同牧草枯落物进行混合分解培养,研究不同牧草枯落物对针叶纯林土壤的修复效应,以此作为选择适宜修复牧草种的依据。结果表明:(1)针对侧柏纯林土壤,苜蓿等7种牧草对于速效钾含量,苜蓿、胡枝子、沙打旺、小冠花和草木樨对于蛋白酶活性的负向极化具有显著缓减作用。(2)针对油松纯林土壤,7种牧草对于碱解氮含量,毛苕子、苜蓿和草木樨对于有效磷含量,苜蓿对于蔗糖酶活性的负向极化均有显著缓减作用。(3)针对落叶松纯林土壤,胡枝子和红豆草对于碱解氮含量,苜蓿、红豆草、小冠花和毛苕子对于有效磷含量,除苜蓿和毛苕子外的其他牧草对于有机质含量,苜蓿以外其他牧草对于磷酸酶活性的负向极化均具有显著缓减作用。(4)综合主成分分析表明,对侧柏纯林土壤综合修复效果较好的依次是沙打旺、小冠花、胡枝子和毛苕子;对于油松纯林土壤综合修复效果较好的依次是苜蓿、小冠花和草木樨;对于落叶松纯林土壤综合修复效果较好的依次是苜蓿、草木樨和红豆草。  相似文献   
12.
小麦倒伏的雷达极化特征及其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研究探索了雷达遥感大面积监测小麦倒伏状况的潜力。利用覆盖整个小麦生育期的5景时间序列Radarsat-2全极化影像数据,对比分析了倒伏小麦与正常小麦在不同时间、不同极化的雷达后向散射动态响应规律,发现雷达极化特征对小麦倒伏十分敏感,基于此提出利用雷达极化指数监测小麦倒伏的方法。并利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上库力农场春小麦抽穗灌浆期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提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辨识和监测小麦倒伏。为大面积监测小麦倒伏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监测水稻叶面积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全极化雷达数据监测水稻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精度,该文对水稻叶面积指数与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了各生长阶段建模比较。采用广东雷州地区多时相多入射角精细全极化Radarsat-2数据,结合水稻全生育期地面样方实测数据,首先分析多入射角归一化后四极化(vertical-horizontal polarization,VH;vertical-vertical polarization,VV;horizontal-horizontal polarization,HH;horizontal-vertical polarization,HV)、比值极化HH/VV后向散射系数与水稻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随时间变化特征以及在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和全生育期的相关关系,提取相关系数高于0.8的极化与生长阶段进行水云模型建模,最终生成多期水稻LAI反演分布图,并验证该数据反演水稻各生长阶段LAI的精度,探索SAR数据追踪区域尺度水稻长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地形较为平坦的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区,VV、HH/VV后向散射系数与LAI在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均高于0.83。营养生长阶段VV、HH/VV水云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77、0.87,全生育期VV、HH/VV水云模型拟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73、0.8,营养生长阶段模型优于全生育期模型。精细四极化SAR数据监测区域尺度水稻LAI动态变化具有应用潜力,优选的极化模型为进一步的水稻长势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J. Luo  F.R. Huang  C.L. Xiao  W. Chen  S.W. Jiang  J. Peng   《Livestock Science》2009,126(1-3):286-291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etary fish oil supplementation on piglet T helper cells (Th) polarization in relation to its impact on piglet serum interferon γ (IFN-γ) and interleukin 10 (IL-10) concentrations and splenic expression of Th1/Th2 characteristic genes. The diets of 18 gestating sow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7% lard (C) (n = 10) or 7% fish oil (T) (n = 8) from 10 d before parturition to weaning. At weaning, a split plot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56 piglets, 28 each from sows fed with fish oil diet or lard diet,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7 replicates (one female and one castrated male per replicate) based on both sow diet during lactation and post-weaning piglet diet (C had 7% lard and T had 7% fish oil): CC, CT, TC, TT, and were fed the 7% fish oil or lard diet from day 35 to day 70.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FN-γ and IL-10, and Th1/Th2 related genes expression levels in spleen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iglets fed with fish oil diet during post-weaning tended to have higher serum IFN-γ/IL-10 ratio (P = 0.09) than lard diet fed piglets. Lactation fish oil feeding increased splenic IL-12b, IL-12 receptor β2 (IL-12Rβ2), IL-2 and IFN-γ genes expression (P < 0.05 or P < 0.01) and post-weaning fish oil feeding increased splenic IL-12b (P = 0.06), IL-2 (P < 0.01) and IFN-γ (P = 0.08) mRNA expression than that in lard diet fed piglets at the end of this experiment. On the other hand, IL-4 gene expression (P = 0.01) in spleen was lower in weaned piglet from fish oil diet fed sows than that from lard diet fed sows. However, post-weaning piglets fed fish oil diet had higher splenic IL-4 (P = 0.06), IL-6 (P < 0.01) and IL-10 (P = 0.05) mRNA abundances than that fed with lard diet.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etary fish oil during lactation could increase Th1 polarization and accelerate immune maturation; while 7% fish oil in weaned piglets' diet was likely to increase Th2 cytokines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5.
群体决策极端化容易使个体和群体丧失理性,最终导致决策偏离正确轨道。文章从分析群体决策极端化的征兆出发,深入研究极端化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并进一步探讨改进群体决策,防止极端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与巨噬细胞极化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致病菌,虽无典型的毒力因子却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常导致慢性持续感染。布鲁氏菌病被列入世界上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直接对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菌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其发展了更高的策略逃逸宿主免疫细胞的杀伤,甚至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削弱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抗原递呈功能部分丧失,从而能在宿主细胞内长期持续性感染。文章围绕布鲁氏菌胞内存活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不同极化类型的巨噬细胞在布鲁氏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炎症通路对机体炎症发展的作用;揭示了布鲁氏菌胞内生存不仅可适应持续感染期间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也可适应感染期间靶细胞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差异;证实了在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免疫逃避和与宿主细胞代谢的相互作用起关键作用;解释了NF-κB通路是调节M1/M2型巨噬细胞亚型平衡状态的关键因素。布鲁氏菌在宿主细胞中持续感染是国内外学者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其免疫逃逸机制和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巨噬细胞是生物体中宿主防御的重要调节者。为了满足机体不同的需要,巨噬细胞可以在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转化为具有不同功能表型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极化。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静息巨噬细胞(M0)可极化形成不同的表型,促炎表型(M1)和抗炎表型(M2)。极化后的巨噬细胞也可通过逆转它们的表型进一步重新编程。巨噬细胞极化和重编程在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论文对巨噬细胞极化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工厂化水产养殖中过程控制的信息化要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湍流模型结合偏振成像技术,具有较强鲁棒性的水下退化图像复原方法。考虑内外尺度对波结构函数影响,结合折射率谱,改进水下湍流退化模型以提高复原算法先验知识的完备性;基于改进的退化模型和水下前向散射光的偏振特性,利用偏振成像技术提取退化图像中的噪声特征;基于退化图像噪声特征,采用约束最小二乘滤波法进行退化图像复原;最后,对复原效果进行相应比较,结果表明在强湍流条件下本算法具有更为理想的复原效果。该研究可为复杂水流条件下水下退化图像复原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用线性极化法和恒电量方法对铅、铅-4%锑合金及钛酸铝陶瓷板镀二氧化铅基底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铝陶瓷板镀二氧化铅基底耐蚀性好,且质量轻、比表面积大,是一种理想的正极板导电基底材料。  相似文献   
20.
应用荧光偏振法测定酿酒酵母完整细胞膜的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酵母菌单倍体T-27(αtrp-ura-)及其耐盐突变株T-27-12(αtrp-ura-)为试验对象,考查了在高盐(25%NaCl)冲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并应用荧光偏振法对冲击条件下菌体细胞膜的流动性进行测定,试验数据表明:高盐冲击条件下T-27-12(αtrp-ura-)生物量明显高于T-27(αtrp-ura-),耐盐突变株T-27-12(αtrp-ura-)细胞膜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亲株T-27(αtrp-ura-),说明T-27-12(αtrp-ura-)较其亲株有较强的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因而可以推断细胞膜的稳定性是耐盐突变株较其亲株有更强抵御高盐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